为什么中国人喜欢吃“猪头肉”?“猪头肉”真的好吃吗
我是萨沙,我来回答。
其实还是经济决定的。
重庆火锅为什么诞生了?
当年重庆朝天门码头,有一些回民屠宰牲口的地方。
回民由于宗教原因,杀牛杀羊以后只要肉、骨和皮,内脏和其他部位全部直接丢弃。
当时码头上的水手和纤夫都是社会底层,重体力劳动者,平时很少吃肉。
看到这些内脏丢了可惜,他们先是捡回去,后来以极低的价格买回来食用。
这些内脏烹调没那么容易,水手和纤夫们又嫌麻烦,就直接将内脏洗净后倒入锅中,加入辣椒、花椒、姜、蒜、盐等辛辣调料煮食。
久而久之,这就形成了风气,就成了重庆最早的也是最有名气的麻辣毛肚火锅。
时间大概是明末清初,为什么出现这种火锅?其实还是贫穷。
如果这些水手、纤夫都可以吃得上牛肉、羊肉,有几个人会去吃内脏呢?
道理也是一样,其实猪头肉并不好做。
猪头肉包括:猪头皮、耳朵、鼻子,附着在头骨上面的肌肉、筋、软骨部分。
猪的耳朵鼻子尚且好说,猪头皮和其他的肉不容易处理,比切肉要复杂得多。
中国人为什么费这么大的事情,吃这些肉呢?
还是不愿意浪费。
大家记得电影《红高粱》中,姜文去土匪开的酒店闹事,要吃牛肉,但掌柜只给他吃牛肉。
当时牛头上虽然有肉,吃起来并不容易,而且也没有牛肉好吃。只是那个时代,牛是重要的农村劳动力,不能随便杀牛,吃牛肉是很不容易的事情,姜文就只能吃比较差的牛头了。
今天的猪头肉比较贵,以前是比较便宜的,远远低于猪肉价格。在猪肉价格40多元的时候,猪头肉也不过10多元。
古代很多中国人认为不应该吃猪头肉,对身体没有好处。
这种情况下,猪头肉还大量出售,其实也就是不浪费罢了,同时吃肉很少的老百姓也可以借机吃吃肉。
另外,猪头肉主要用来下酒,是凉菜。
猪头肉的特点是比较有嚼头,很适合用于下酒的凉菜。尤其是猪耳朵、猪口条之类还有软骨,能有嚼头,可以喝着酒慢慢嚼。
萨沙记得一件搞笑的事情,当年在东北八路军试图从苏军控制的军火库里面,搬走缴获日本的武器。
但苏军站岗的士兵也有命令,不能随便让八路军搬走。
八路军想出一个好办法,带着几瓶白酒,几包花生米和一大包猪头肉,找几个能喝得去找苏军士兵喝酒。
这些苏军士兵一看到酒喝猪头肉,哪里还顾得了别的,不到半个小时,几个大兵都喝躺着了。
我老爸总说:“不香不臭猪头肉”,起初不明白啥意思,长大后好像明白点。
就是说,猪头肉本身没啥特殊味道,不像猪肘子、猪蹄子、后臀肉、后丘肉,吃起来喷香。猪头肉特点是,它跟啥在一起做,就反映出啥味。就这点,咱们都爱吃它,好配菜。
另外,猪脑子也很聪明。资料上说:猪的活动来源于探究行为,它对地面上的物体,通过看、听、闻、尝、啃、拱等感官进行探究,表现出很发达的探究躯力,探究躯力指的是对环境的探索和调查。
听说,有的国家军队还利用猪的聪明才智,像训练军犬一样训练猪,让它们利用聪明的大脑为战时军队服务。
俗话说:“吃啥长啥”,就是说,人和动物同为生命共同体,有着天然的脉动关系。所以,人类吃动物的任何部位都不白吃。我分析,人类的聪明智慧,很大部分来自于猪脑子。
再有,现在一到龙抬头季节,大街小巷商家就嗷嗷叫着:“二月二龙抬头,吃猪头抬龙头。”本来猪头是永远抬不起来的,它没有脖子。
那为啥还能代替老龙把脑袋抬起来呢?说明它身子里有老龙的基因。因此,猪头肉就更珍贵了,吃猪头肉就等于吃着龙肉,长命百岁啊!
本文为什么中国人喜欢吃“猪头肉”?“猪头肉”真的好吃吗,不代表“个人网购经验分享”立场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http://sljtys.com/cwdqcp/267.html